培养酵母菌-易于培养的典型单细胞检测显微镜

  作者:厂家库小编CJK    2020-03-06    阅读:645

培养酵母菌-易于培养的典型单细胞检测显微镜
酵母是一种易于培养的典型单细胞真核生物,一直作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有真核生物中的“大肠杆菌”的美称。单倍体酵母细胞基因组为15Mb,含16条大小为200~2200kb的线性染色体。它的单倍体核酸DNA容量仅为大肠杆菌基因组的3.5倍。相比较而言,最大的酵母染色体仍然比哺乳动物的染色体的平均大小小100倍左右。尽管酵母菌基因组很小,但它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真核生物相似。它不仅含有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中有膜的亚细胞器,而且还有细胞骨架。酵母DNA只在核内存在,尽管无组蛋白H1,但染色体DNA的核小体结构与高等真核生物仍十分相似。酵母菌DNA的转录由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完成,只有很少的基因出现内含子,mR—NA(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具有真核生物mRNA典型的转录后修饰[如5’端加甲基化的嘌呤帽(methyl一G)和3’端加ploy(A)尾]等特点。它的良好的遗传背景,为进行真核生物的基因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工具和可借鉴的经验。    培养酵母菌既简单、经济,又十分快捷,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大约90min的时间即可增殖一代。    支持酵母菌染色体功能的三种基本结构元件已经被确认和克隆,它们分别是复制起点(ARS元件)、着丝粒(CEN元件)和端粒(telomere,TEL)。已经利用这些克隆化的元件构建了酵母人工染色体,并应用于各种染色体行为的研究。利用这些结构元件,再加上克隆化的酵母菌选择标记与大肠杆菌载体融合构建成穿梭载体,能分别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自主复制并稳定存在。    大多数酵母载体都是能穿梭于酵母和细菌之间的穿梭载体。根据不同用途,可分为克隆载体、表达载体、转导载体和用于诱变的载体。根据复制方式,酵母载体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整合载体,这种载体在酵母中不能自我复制,只能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染色体中而得以保存。这类载体的优点是某个基因一旦被克隆和整合之后,将随染色体DNA而分离。因此该基因在细胞分裂时会更稳定。另一类载体(它包括酵母着丝点序列),一般在克隆时作为一个CEN/ARS盒,这类载体同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且在细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